半岛网4月17日讯(记者 梁湘)不久前,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培训班在青岛市城阳区成功举办。其中,现场观摩的流亭街道东流亭社区“竹庐书院”和夏庄街道清晖路社区“清晖书院”,生动展现了城阳区在文化书院领域的基层特色建设路径与成效。

近年来,城阳区将文化书院建设作为重塑文化生态、赋能基层治理的“关键切口”,创新“强基、铸魂、聚力、焕新”四维路径,走出一条“小书院撬动大治理”的实践之路。
强基:三级体系精准供给
搭建“1个区级指导中心+8个街道工作小组+10个精品文化书院”三级体系,建立“文化书院智库”,立足“群众点单、政府配餐”服务理念,依托文明实践“网约”模式,开展“万户需求大调研”,形成“老幼青新”课程清单,推动文化供给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自确定为全省文化社区试点区以来,已开展文化课程服务4100余场次,惠及群众15万余人次。

铸魂:文化基因活化育人
深挖“胡峄阳传说”“郑玄讲学”等文化基因,以“传统文化活化”促进“竹庐书院”“康成书院”等历史文化书院焕发新生,充分发挥传承、研究等功能,举办学术沙龙、“开笔礼”等200余期,编撰出版《峄阳家训》《康成全书》等书籍100余册,使书院成为凝聚人心的“精神磁场”。鼓励“清晖书院”“后田书院”等现代文化书院,探索“市场+公益”运营模式,创办“青年夜校”,开设“新市民融入系列课程”,建成全龄段全时段开放式文化书院30余个,努力实现“推门即书院、转角见文化”。

聚力:多元普惠全域触达
联合教育、团委等部门,加强与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教培机构交流合作,推出“城阳区文化书院课程包”。探索推进“文化书院+图书馆”“文化书院+博物馆”等模式,开发“书香城阳”云阅读平台,让20余万册图书期刊、3万余项视听资源触手可及。全面梳理优质文旅资源,打造“文化IP+社区经济”模式,策划文化节庆、创意市集,实现“文化流量”变“经济增量”。
焕新:智慧融合共建共治
以“传统+现代”重塑文化体验,设立“居民议事厅”,建立“智能社区平台”,解决养老难、停车难等民生问题,激活“人人都是书院主人”的参与热情,让书院成为基层治理的“智慧引擎”。同时,将文化书院与文明实践深度融合,孵化“老少年·潮公益”“陪伴成长-与子同学”等微治理项目,努力实现“文明治理,成果共享”。
来源:半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