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洋县朱鹮从濒危到安家,有机产业富民强县

走进5月的洋县,天蓝水碧,朱鹮或低空翻飞,掠过山野,或立在枝头,低鸣吟唱……44年前,正是这吟唱之声引导着人们在洋县八里关镇姚家沟与朱鹮“重逢”。

朱鹮在洋县自由飞翔 夏永光摄

自从1981年5月洋县发现世上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后,一场保护朱鹮的“全民行动”随之拉开。而今,朱鹮从7只到万鸟翱翔,洋县也因朱鹮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有机之路。

朱鹮:从秦岭飞向世界

罗元一是一名朱鹮野外巡护员。工作不仅是负责巡护,还需要认真记录巡护过的朱鹮的生活状态。比如当前是朱鹮繁殖期,他需要记录朱鹮是否产卵,是否卧巢,并在繁殖期结束后,进行汇总。有时候为了观察一只朱鹮,需要等待半个小时以上。

罗元一表示,今年朱鹮的野外繁殖期较往年推迟了约10天,原因可能是受降水少、春季气温低等因素影响。

华英是洋县政协委员,也是洋县朱鹮爱鸟协会会长,但人们更喜欢叫他“鸟导”(观鸟导游)。20多年来,他用自己的方式呵护着一代代朱鹮。

为了保护朱鹮,防止蛇上树攻击朱鹮,华英和村民尝试用塑料膜包裹树干,插入一圈刮胡刀片,以此来阻止蛇上树。华英还收集、拍摄了自然状态下的鸟类资料图片30余万张,撰写文字资料30余万字,建成了一套洋县鸟种分布的动态档案,为研究、保护、拯救洋县境内以朱鹮为代表的鸟类提供了翔实、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他还积极进学校、进企业开展爱鸟护鸟知识讲座,鼓励身边人参与到爱鸟、护鸟行动中来。

40多年来,洋县坚持不懈致力于保护朱鹮野外种群,加强朱鹮救助和人工繁育研究,走野外保护和人工繁育同步发展的道路,并在朱鹮活动区

扎根:“朱鹮文化”融入学校教育

走进洋县南街小学,师生们正在用歌曲、舞蹈、绘画、书法等形式表现自己对朱鹮的喜爱。

该校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以“鹮梦生态”为核心,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把朱鹮元素融入校徽、班牌、校歌《随梦飞翔》,构建“鹮梦课堂+特色社团+研学实践”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开展“我与朱鹮共成长”等主题活动,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学子。

洋县青年路小学的师生们把朱鹮与皮影戏相融合,以新颖的方式讲述了孩子们救助受伤朱鹮的故事。据悉,该校通过丰富多彩的“朱鹮文化进校园”课程内容和社团活动,在学生心目中厚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近年来,洋县将生态伦理教育融入学校日常教学,构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实践课程”三维课程架构,引导学生建立系统性生态认知框架。建立“校园+保护区”实践模式,实现创新教育与生态保护的有机融合。构建“专家—师生—家长”文化传播链,带动学生和家长关注自然、保护自然。

嬗变:从“人养朱鹮”到“朱鹮养人”

洋县纸坊街道草坝村位于朱鹮保护核心区,因保护朱鹮,该村进而全面限制使用农药化肥。于是,一条既能保护好朱鹮又能实现村美民富的绿色有机发展之路铺展开来。

草坝村党支部积极探索“中心基地+核心片区+专业农户”现代农业发展路径。全村已认证有机梨果3800亩,有机稻米、油菜基地6050亩,年收益达6000万元以上,实现了集体经济与农民收入的“双增长”、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洋县洋州街道云阳村秉持“将乡村颜值转化为群众产值”的理念,建设露营房车基地、民俗馆、花卉观光园、荷花鳝鱼种养园、蔬果采摘园、农耕体验园以及田园广场等设施并投入运营,预计年增收55万元,走上了三产融合发展之路。

云阳村供图

陕西双亚有机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深耕农业领域30年,主导产品有双亚香米、有机黑米、有机五彩米、黑米茶、黑米糊、黑米锅巴、黑米巧克力、黑米酵素等8大类69个单品,其中周大黑牌系列“黑米、红米”是洋县有机产品及地理标志产品的代表,销量逐年递增。

陕西朱鹮酒业有限公司拥有年产万吨黑谷酒(黑米酒)生产线,其主导产品为朱鹮牌黑谷酒、黑米酒、脱醇黑谷酒饮品、充气型配制酒等4大类18个品种。年生产规模10000吨,其中有机酒3000吨。2010年至今产品持续出口美国、日本及东南亚和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深受消费者青睐。

陕西洋县蓝莓实业有限公司在洋县洋州街道东联村建成汉中最大,也是成熟最早的蓝莓基地,蓝莓远销北上广等地,产值超1000万元。

近年来,洋县围绕“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主线,不断挖掘生态产品潜在的巨大经济价值,以打造“国家级生态产品供给基地”为目标,以“三品一标”为抓手,坚持全产业链开发和“三生”融合发展,着力发展“有机产业+米、果、菌、药、畜”农业主导产业,打造黑米、红米、槐树关红薯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有机产品15大类115种18.23万亩,实现了“三产结合”“三生融合”,推进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积木枝芽关店失联 月子中心乱象丛生

2025-07-09 17:52:00
近日,曾开设在北京索菲特大酒店的积木枝芽月子中心已停止所有服务,相关负责人基本失联,曾承诺的退款协议也成了一纸空文。目前,该月子中心仍拖欠消费者、月嫂及产康师等多方欠款。近年来,伴随母婴消费升级,月子中心曾一度疯狂扩张,但往往深陷亏损、倒闭的泥潭。业内人士指出,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服务合同受法律保护

“美丽产业”如何妆点世界?“跨境咖”共话美妆出海新趋势

2025-07-08 17:05:00
封面新闻记者 易弋力广州是全国最大的化妆品生产基地,拥有1800多家化妆品生产企业,约占全国总量的31%,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美妆产业基础雄厚。为深入开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活动,为美妆企业出海提供新视角新策略,推动广州美妆的全球影响力不断提升,近日,“跨境咖话趋势:美妆专场”活动在广州举行,亚

中外专家共商跨国犯罪治理 科技利剑斩断生态黑色链条

2025-07-06 22:27:00
来源:【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在7月6日举办的“刑事打击与生态安全保护”主题论坛上,来自国际刑警组织、澜湄执法合作中心及格鲁吉亚、东帝汶等国代表,与来自法医鉴定、环境工程领域的院士专家等,共议跨国生态犯罪治理,用技术创新与协作智慧为全球生态安全筑牢防线。 论坛上,8名中外嘉宾围绕“打击治理跨国跨

石大胜华定增决议有效期拟再延一年,业绩承压引关注

2025-07-04 11:53:00
7月1日晚,石大胜华(603026.SH)披露多份公告,除人事变动、业绩预亏预告相关内容外,还包含延长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决议有效期等事宜。定增方案有效期拟再延期公告显示,石大胜华于2025年7月1日召开董事会及监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延长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股东大会决议有效期及授权

腌菜产品卖出新花样

2025-07-04 07:27:00
重庆市涪陵区被称为“中国榨菜之乡”。涪陵榨菜自1898年诞生并推向市场、走向世界以来,历经百年传承,与欧洲的酸黄瓜、德国的甜酸甘蓝并称为“世界三大名腌菜”。近年来,涪陵区坚持做优产品、做大品牌、做强产业,推动榨菜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涪陵榨菜产业总产值超过155亿元。科学种植,打造高品优质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