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迈普医学拟购实控人旗下亏损资产

迈普医学(301033)重组预案于6月5日晚间出炉。预案显示,公司拟筹划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广州易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介医疗”)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公司股票自6月6日开市起复牌。迈普医学旨在通过此次交易将生物合成材料技术由植入领域扩展至介入领域。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交易为关联交易,易介医疗系迈普医学实控人袁玉宇旗下资产。此外,易介医疗系一家亏损企业,2023—2024年净利持续亏损,短时间内,此次并购可能无法为公司带来业绩上的增益。

拟购100%股权

重组预案显示,迈普医学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向泽新医疗等10名交易对方购买易介医疗100%股权。同时,迈普医学拟向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袁玉宇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本次募集配套资金拟用于支付现金对价、本次交易中介机构费用和交易税费及补充流动资金等。

迈普医学表示,根据深交所的相关规定,经公司申请,公司股票将于6月6日开市起复牌。

资料显示,易介医疗是一家为脑血管疾病治疗提供微创介入式整体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神经内外科领域的脑血管介入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脑血管疾病治疗提供包括经桡动脉路径的通路解决方案、取栓解决方案和狭窄解决方案等,囊括了主流的脑卒中介入手术方案。标的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神经介入导管、神经血管导丝、血栓抽吸导管、颅内球囊扩张导管等。

迈普医学则是一家专注于高性能植入医疗器械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同时拥有人工硬脑(脊)膜补片、颅颌面修补及固定系统、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硬脑膜医用胶等植入医疗器械产品,覆盖开颅手术所需要的关键植入医疗器械。

迈普医学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后,标的公司可助力公司将生物合成材料技术由植入领域扩展至介入领域,打造创新性生物材料研发平台。公司可凭借其业内领先的技术平台和在人工合成材料领域的优势和标的公司在介入医疗器械领域的经验积累,布局研发可降解密网支架、基于人工合成生物材料的弹簧圈、动静脉畸形栓塞材料等基于创新型材料的治疗耗材,助力公司抢占高端耗材市场。

截至预案签署日,本次交易标的资产的审计、评估工作尚未完成,本次交易标的资产的预估值及交易价格尚未确定。

针对公司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致电迈普医学董秘办公室进行采访,不过对方电话未有人接听。

系关联交易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本次交易系关联交易。

预案显示,本次交易中,交易对方泽新医疗、易创享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袁玉宇控制的企业,福恒投资为公司董事袁美福控制的企业,袁紫扬为公司董事袁美福的子女,先导基金为公司直接持有16.53%合伙份额的企业,为公司关联方;募集配套资金认购方为控股股东袁玉宇,为公司关联方。根据《重组办法》《上市规则》等相关规定,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股权关系显示,泽新医疗、易创享分别为易介医疗第一、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58.64%、14.66%,袁玉宇直接持有泽新医疗88.5%股权。同时,袁玉宇直接持有迈普医学16.52%股权,系迈普医学第一大股东。另外,袁玉宇现任迈普医学董事长。

经济学家、新金融专家余丰慧表示,关联交易会成为上市公司监管的重点内容,主要是因为关联交易往往涉及公司内部的关系网络,可能存在利益输送、信息披露不充分、公平性受到质疑等问题,影响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因此,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关联交易的监管,确保其符合市场规则和法律法规。

标的净利亏损

根据重组预案披露的财务数据,易介医疗2023—2024年净利持续亏损。

财务数据显示,2023—2024年,易介医疗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约为1194.19万元、2441.36万元;对应实现的净利润分别约为-2951.42万元、-2615.8万元。

中国城市专家智库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林先平认为,收购亏损资产存在一定的风险,即未来可能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影响。如果标的资产未来继续亏损,可能会导致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受损。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需要谨慎评估收购的风险和收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

重组预案显示,易介医疗共有上市产品11个,其中8个III类医疗器械、3个II类医疗器械,且取得了2项FDA注册证,涵盖了主流的脑卒中介入手术医疗器械需求。公司通过加工生产神经介入医疗器械,取得客户订单后,向客户销售神经介入医疗器械,获得相应的收入,形成公司的盈利。

此外,迈普医学表示,目前标的公司的产品已取得准入资格的主要医疗中心包括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等知名医疗机构。

迈普医学也提示风险称,标的公司近几年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不断迭代升级及研发新产品,完善在神经内外科、外周血管科及其他领域的产品布局。由于产品研发过程需要的周期较长、投入较大,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且市场销售也具有不确定性,若标的公司产品研发投入难以获得预期回报,将对标的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近年来迈普医学业绩持续增长。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约为2.78亿元,同比增长20.61%;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约为0.79亿元,同比增长92.9%。

北京商报记者 丁宁

新和成:公司蛋氨酸产线计划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轮流检修

2025-07-19 17:33:00
人民财讯7月19日电,新和成(002001)7月19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蛋氨酸产线计划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轮流检修,检修安排在计划中进行,不会影响产品销售。

撬动战略咨询服务公司,助力企业打造可复制增长模型

2025-07-14 11:23:00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如何找到企业的增长点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众多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撬动战略咨询服务公司,作为行业内的佼佼者,以其独特的“战略算法”理论体系,为企业提供了一套可复制的增长模型,助力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稳步前行。撬动战略咨询公司提出的“战略算法”理论体系,以“定位方程”为

知行科技拟配售1549.5万股新H股 募资2.36亿港元

2025-07-14 02:34:00
观点网讯:7月13日,知行科技公告公布,配售1549.5万股新H股,占扩大后已发行股本约6.02%;每股配售价15.22港元,较上周五收市价16.72港元折让8.97%,集资2.36亿港元。知行科技预期,所得款项净额约为2.31亿港元,当中,50%将用于提升高阶智驾、驾舱一体解决方案及产品的研发;1

广汽集团2025上半年转盈为亏 预计净亏损18亿-26亿

2025-07-13 00:01:00
观点网讯:7月11日,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告。根据公告,广汽集团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82000万元至-260000万元,较上年同期的151634万元出现大幅下降;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为-212000万元到-320000万元,

让“逃逸式辞职”无处遁形(纵横)

2025-07-10 09:54:00
  近期,纪检监察机关严肃查处一批国企领域腐败案件,干部在落马前“逃逸式辞职”的问题频频引发关注。  所谓“逃逸式辞职”,顾名思义,就是为了逃避处罚而选择主动离职的行为,是隐形变异腐败行为的一种。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工作报告提出,要持续深化“逃逸式辞职”治理。国有企业作为典型的权力集中、资金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