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5点半,姑苏老城尚在朦胧睡意之中,苏州人吴建珍便提着装有26份青团和杂粮饼的袋子,早早地候在公交站台。4月4日,家族38位成员中的26人结伴相约前去祭扫,这也是吴家人连续第三年包下“思念专线”,前往墓园祭扫先辈。

吴家人包的“思念专线”。通讯员 高凯军/摄
“思念专线”的车厢里满是温馨氛围,吴家第三代长孙吴军一一接过长辈们随身的包裹。前排,他的“大娘娘”吴菊珍细心地给三叔吴光贤递降压药;后排,他的堂妹正认真地教孩子们用苏州话念祭文。吴军的六叔吴光德掏出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带大家回忆往昔:照片里是吴军的奶奶蒲慧英70岁大寿时的合影。
时光回溯,当年吴军的爷爷奶奶在自己七个子女尚未全部成家时,就定下“四季必聚”的家规,践行《朱子家训》中“家门和顺”的理念。吴军的奶奶蒲慧英因哮喘卧床长达三十年。即便如此,在照料老人的漫长岁月里,子女们从未因护理责任和费用分担等问题红过一次脸。
爷爷去世后,六叔吴光德和吴军的父亲吴光荣主动挑起照顾奶奶的重担,其余子女也常年轮流到老宅里,有的陪老人谈天解闷,有的给她买时令水果和点心。吴军母亲早逝,父亲体弱,“小娘娘”吴建珍就主动承担起接送吴军兄弟俩孩子的责任。三叔三婶忙于生意,“大娘娘”吴菊珍毫无怨言地将三叔吴光贤的两个孙子,当作亲孙辈照料,事无巨细。
此后奶奶离世、老宅拆迁,吴军和爱人购置新房让父亲吴光荣安享晚年,弟弟弟媳也常来帮着照顾父亲,这里成了吴家人逢年过节团聚的新场所。

吴家人乘坐“思念专线”前往墓园。通讯员 高凯军/摄
2021年,吴家的小辈们也接棒,承担起照顾大家庭的重任。从那年春节开始,小辈们主动提出“让长辈休息”,承担起从买菜到洗碗的全部工作,还精心组织活动。例如春节长辈们收到了手写的感恩卡,抽奖箱里特别准备了养生茶和足疗券等。
清明期间大家结伴祭扫,三年前吴军的爱人沈泠在姑苏区双塔街道翠园社区协助下,与公交部门取得联系,成功包下一辆22座的公交车。今年,社区又积极协调与苏州市公交集团有限公司姑苏公交分公司联络,推出“思念专线”,并将车辆升级为28座的旅游定制车,让一家人齐齐整整相伴一起祭扫。
“这么多年来,吴家人始终齐心,以实际行动践行互敬互助、子孝孙贤的理念。”翠园社区党委书记贺成感慨道,吴家作为姑苏古城的一户普通家庭,传承的不仅是家族的精神,更是对和谐家风的坚守与践行。
(苏报融媒记者 王可 通讯员 高凯军/文)
编辑:金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