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乌鲁木齐4月25日电
新华社记者胡虎虎、孙哲、曹奕博
吐荪古丽·阿吾拉比去年飞得还要高。
眼前的秋千架高约12米,与之平行的铃铛架也有四五米高,秋千踏板静止时离地将近2米。这项运动不仅要求选手在高空摆动中保持平衡,还要精准踢响高处的铃铛。
这是关乎勇气的挑战,同时也是一年一度的新疆于田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唯一全部由女性参与的项目。
围观的人群里外三层,大家抬头仰望,看着她们冲向蓝天。有不少选手显得有些畏惧,壮着胆子走上踏板,尽管没能成功踢响铃铛,但也在欢呼叫好声中退场。
“我?荡秋千?摔下来怕是要成为全村的笑话……”当于田县英巴格乡副乡长张裕承第一次鼓励吐荪古丽参与时,她几乎落荒而逃。“村里姑娘连围观都站在最后一排,谁敢想自己上去比赛?”
“第一次站上踏板时,我的腿都在抖。”29岁的吐荪古丽回忆。但她如今却像振翅高飞的燕子,屡次在空中展身将铃铛踢响。“男人们能驯服烈马,我们也能征服秋千!”
吐荪古丽今年一举夺得了全县冠军,这是她参与秋千运动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而与如今落落大方、充满勇气的状态相比,多年前,吐荪古丽还只是个见人说话就脸红的姑娘。
羞于表达、不敢参与,曾是她和很多南疆乡村女性的共同写照。
“以前在学校时,体育是‘男孩子的事’,我们躲在场边看,很少有人在场上一起玩。”她说。不过,她在内心深处十分羡慕那些在阳光下自由奔跑跳跃的男生。“我其实也想参加,也想试试踢球,但就是不好意思。”
乡村里的妇女们曾经更是如此。她们习惯于在家照看孩子或是洗衣做饭,很少有人愿意主动参与体育活动。
这一局面在近年来悄然改变。英巴格乡和周边乡镇都持续组织拔河赛、排球赛和趣味运动会等文体活动,鼓励全民积极参与。不少妇女在邻里的鼓励下试着“上一次场”。
吐荪古丽同样迈出了第一步:开始参加排球、拔河等各类活动,逐渐在团队协作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以前我不知道自己能干啥。”但有一次,在村里的拔河比赛中,她完成了“首秀”。“刚开始我站在那儿,手心都在冒汗。”
然而,当她和队友们一起用力拉绳子,看到集体获胜的一刻,她感受到共同奋进的力量。“在场上,我能做的还不止这些。”
从“要我上”到“我要上”,在南疆大地,有越来越多像吐荪古丽这样的女性走出家门,闯入赛场,走到台前。有的在初次登场时羞涩拘谨,但一旦尝到其中乐趣,便成了全村的“活跃分子”。张裕承说,以前村里姑娘连围观都站在最后一排,现在她们主动请缨要参赛。
她们在舞台上的自信笑容、在赛场上的拼搏身影,也悄然感染了下一代。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激励,女生参与体育的热情不断高涨,不少学校纷纷组建起校园排球、足球、乒乓球等女子运动队。
“以前是女生看男生比赛,现在是男生也给女生加油!”于田县一位小学体育老师说。运动带来的不仅是健康和快乐,更是自信、勇气和改变的起点。
如今,吐荪古丽不仅是全乡“飞得最高的”,还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平日里,她和丈夫共同打理农活、照料两个孩子,同时积极参与村里的活动。她说:“我们女人不仅能跳起来踢响铃铛,同样能把日子过得更好。”
越来越多的“她力量”,正活跃在南疆乡村的各个角落,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参与者。不论是在人声鼎沸的农牧民运动场、各村的文体活动中心,还是在全县不同行业,都能见到更多自信从容的她们。
于田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文磊认为,体育运动促使城乡妇女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竞争。参与文体活动有助于展示她们的多样风采,提升妇女社会地位。
曾经紧张地被人围观,如今淡定地走上赛场,吐荪古丽多了几分沉淀,也愈发笃定自己的选择。
“每次我飞在空中,看见下面那么多人为我们鼓掌、加油,我心里特别激动。”她说,“我还可以飞得更高,路也可以走得更远。”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