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光灿烂的午后
打开一瓶冒着气泡的可乐
咕噜咕噜喝下
对很多人来说
是再惬意不过的享受
可谁能想到
这看似平常的可乐
竟会成为健康的“隐形杀手”
长期“可乐代水”
引发十二指肠穿孔
近日,一位12岁少年因突发剧烈腹痛被紧急送至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诊断,被确诊为十二指肠穿孔。据了解,该患者近一年来不仅“以可乐代水”,还养成了饮食不规律、嗜食高盐零食等不良习惯。两个月前,已出现典型消化道症状——空腹时上腹部“饥饿痛”,但因餐后可缓解而未予重视。此次发病后,经手术救治,目前已脱离危险。
可乐是如何“腐蚀”肠道的?
1.胃酸风暴
可乐中的磷酸和咖啡因就像“催酸剂”,刺激胃部超量分泌胃酸,而高糖成分又让胃排空变慢,导致十二指肠长期浸泡在强酸环境中,最终“自我消化”形成溃疡。
2.保护膜破坏
碳酸饮料产生的气泡会撑大胃部,引发胆汁倒流。同时,持续的高糖高酸环境让肠道保护黏液分泌减少,黏膜修复能力直线下降。

3.儿童更危险
相比成人,孩子的胃肠黏膜就像“薄纱帐”,更容易被胃酸穿透。更糟的是,长期喝可乐还会偷走体内的钙,增加肥胖风险,让消化系统雪上加霜。
饮食习惯不良
小心胃肠穿孔找上门
十二指肠穿孔最常见的原因是在胃溃疡的基础上暴饮暴食,暴饮暴食能引起胃酸和胃蛋白酶增加、胃容积增大,易诱发穿孔。
胃肠穿孔一般好发于四五十岁嗜酒的中年人,但最近几年,胃肠穿孔患者正在逐渐年轻化。多数患者都存在长期饮食不规律的情况,他们往往喜欢用零食替代主食,还有一部分人群是因为药物刺激,长此以往就会造成溃疡。

△胃肠穿孔CT影像示例
胃肠穿孔严重吗?
当然!如果不及时治疗易引起腹腔重症感染,出现炎性休克,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
消化道穿孔的信号
不容忽视
剧烈腹痛
胃穿孔通常表现为突发剧烈上腹部疼痛,呈持续性或阵发性加重的刀割样或灼烧感,疼痛很快扩散至全腹部,也可有肩部刺痛或酸痛的放射性痛表现;肠穿孔则多会表现为下腹部疼痛。
部分老年患者胃肠穿孔时反应迟钝、腹痛症状可能不明显。
恶心、呕吐
约半数胃穿孔患者腹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尤其出现肠麻痹时呕吐更重,同时有腹胀,便秘等症状;肠穿孔患者则恶心和呕吐的症状相对较轻。
频繁腹泻或便秘
肠穿孔患者易出现该症状,胃穿孔患者较少出现。
发热
胃肠道内容物泄漏到腹腔中后,可能引发腹腔感染,导致患者发热。
脱水、休克
胃肠穿孔患者不能进食且频繁呕吐,无法及时就医补液则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
此外,穿孔后的剧烈腹痛、胃肠内容物外漏至腹膜腔易引起感染性腹膜炎,这些情况极易导致休克发生。因此,一旦出现血压下降、脉搏微弱、心慌甚至神志不清等,必须及时就医。
怎样保护胃肠健康?
少吃腌制食物
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盐分及某些可致癌物,不宜多吃。
少吃生冷食物刺激性食物
生冷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对消化道黏膜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泻或消化道炎症。
规律饮食
有规律地饮食,有助于消化腺的分泌,更利于消化。
饮食温度适宜
饮食的温度应以“不烫不凉”为度。
吃饭细嚼慢咽
以减轻胃肠负担。对食物充分咀嚼次数越多,随之分泌的唾液也越多,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
定期体检
定期检查胃部(包括胃肠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等)及早发现消化道疾病,接受专业治疗。
国家应急广播提醒
健康饮食 规律作息
生活中任何饮品
都不能替代“白开水”
若出现上腹疼痛
饭后腹胀、反酸等症状
应尽早就医检查
来源:国家应急广播
z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