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军衔中最复杂的莫过于大校和准将的区别,今天就来聊下这个问题。
大校
大校的历史
众所周知中国解放军的第一次军衔制度是参照苏联模式的,但大校并不是来自于苏联,而是参考了我们的邻国朝鲜的。朝鲜人民军在1948年2月8日建军,当时并没有军衔制度,而是和以前八路军一样,只有军事职务。1952年12月31日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正式设立军事称号(军衔)。当时的职务为分为:
一级一等:民族保卫相(国防部长)
一级二等:参谋总长 ,民族保卫副相
一级三等:师长,旅长和军校校长
二级一等:师参谋长
二级二等:团长
二级三等:副团长,独立营长
二级四等:营长
三级一等:副营长,独立连长
三级二等:连长
三级三等:副连长,独立排长
三级四等:排长
可以看到当时职务需要将官三级(当时只有大将,中将和少将,上将是后来增设),校官四级和尉官四级。所以设立了大校主要为了师参谋长一级,不然师参谋长就会降一级到了上校。
解放军大校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设立军衔制度就设立了大校军衔,当时规定大校军衔可以授予可以授予军长、副军长、师长和副师长等四个级别职务。1988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规定大校军衔可以授予副大军区职、正军职、副军职、正师职和副师职五个级别。1994年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规定,大校军衔只授予副军职、正师职和副师职三个级别。
最早设立军衔制度时曾经考虑过设立准将军衔。1952年11月26日,总干部部在给毛主席和军委的报告中,就提出将来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度时军衔等级怎么设置的问题。报告说:“实行军衔制度我们尚无经验,主要是根据苏联顾问介绍的经验及所提方案并结合中国情况进行研究.....我们曾与顾问卡苏林同志多次交谈,得其帮助很大,但有些特殊问题尚未能取得一致的意见”,特报请军委决定。
总干部部领导与苏联顾问意见不一致的问题中,首先是少将与上校之间要不要再设一个新级别。苏联顾问提出的方案是苏联军衔的翻版,将官为上将、准上将、中将、少将4级,校官军衔为上校、中校、少校3级。总干部部认为:少将与上校之间似有必要增加准将一级,因为我军军、师干部共分6级(军、师各分正、副、准3级),实行军衔虽然有些等级要合并,但如果将军长和副师长都合并为少将一级,在这一级内存在的悬殊很大,则不够合理;如增加准将一级,即可基本上解决问题。但苏联顾问未同意。
1953年1月9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实施军衔制度准备工作的指示》,同时草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解放军军衔条例(草案)》。在这个条例草案中,提出我军军衔设6等21级,其中将官设大将、上将、中将、少将4级,校官设大校、上校、中校、少校4级,否定了苏联顾问的主张,参考了朝鲜军衔方案,在少将与上校之间新设大校军衔。
到了1988年授衔的时候又有人考虑设置准将军衔,但是经全军若干个典型调查单位的试点,仅总部某机关的一个管理处就出现了9名准将。按若干试点单位的实验数据推算,解放军全军会多出几千名准将。
所以1988年4月13日,总政治部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的《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草案)〉若干问题的说明》中,对为什么要设大校军衔,是这样表述的:校官分为4级,主要是考虑我军正师职军官数量较多,如大部分授予少将军衔,将官总数显得太多,大部分授予上校军衔,又显得低了些,因此设置了大校军衔,这样既可以控制将官数量,又可以使师级职务军官的军衔与团级职务军官的军衔有所区别。
这就是人民解放军使用大校而不是准将军衔的原因。
准将
准将分为陆军准将和海军准将,这两者并不一样,需要分开解释
陆军准将的历史
陆军准将只要有两个英文名Brigadier和Brigadier General,这两种都起源于现代军衔制度的鼻祖法国。最早法国军队的基础编制是团,团指挥官叫做团长(Colonel,后来演变为上校),旅是一个临时编制,所以指挥官临时委任给旅长(Brigadier)。1657年6月8日法国设立旅长(Brigadier),第一批为骑兵旅长,11年后设立为步兵旅长。
旅长上面是营地元帅(maréchal de camp),再上面是师长(Général de division)
1776年引入军衔标志后,旅长为一星,营地元帅为二星,师长为三星。
1788年法国废除旅长军衔,由营地元帅指挥旅,1848年营地元帅最终更名为准将(général de brigade)。
所以这就是法国准将军衔从校官到将官的历史转变。英美其实也参考了这段历史,但走上两段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
英美的陆军准将差异
英国准将军衔(Brigadier)设立参考了法国准将,但发展历史和法国准将是倒过来的,法国准将是从校官到将官,而英国准将是从将官到校官。
1922年之前,英国准将的英文名叫Brigadier General,当时英国准将是最低级的将官,高于上校,低于少将,军衔标志为权杖和指挥刀,而少将及以上将官的军衔标志就是在准将上增加了军衔星和皇冠。
1914年英国陆军将官肩章。从左到右分别是准将(Brigadier General),少将(Major General),中将(Lieutenant General),上将(General)和陆军元帅(Field Marshal)
1922年英国陆军进行了军衔改革,改革中取消准将,在上校之上新增了一个军衔,名为上校指挥官(Colonel Commandant)。上校指挥官主要负责指挥陆军旅,负责仓库和训练机构;在参谋部门担任行政职务的上校也会晋升为上校指挥官。上校指挥官军衔标志为一个皇冠加三颗军衔星。但这个军衔是临时性的,在职务任期结束后取消,退回原来上校军衔。1928年6月1日上校指挥官军衔被废除,重新设立了新的准将(Brigadier)军衔,沿用沿用了上校指挥官的军衔标志一个皇冠加三颗军衔星。
对于英军来说,一个旅的司令部就70多人,没有其他的直属部队,编制有2个团,而且这两个团都是临时编制,旅级单位没有行政机构,很明显不成为一个独立的军事组织,这个旅司令部更像一个师部下面的一个临时性辅助性的指挥部门,所以将官的对等军衔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英国的军衔中旅长一直是准将。到了后来独立旅的出现,一般来说这个旅长可以给到副师级的军衔,不过就算是副师级也给不到将军,所以依然是给的最高级的校官准将军衔。所以英国的准将对应旅长和副师长。
而美国的准将(Brigadier General)自从独立战争就开始设立了,当时作为是步兵旅指挥官。而后在19世纪和20世纪,准将的职权开始不断扩大。
因为当时美国军队规模比较小,美军一度取消少将军衔,准将作为和平时期最高军衔,而在因为战争爆发需要扩军才会恢复少将军衔。比如海军陆战队曾经司令军衔最高为上校,第一位准将司令是阿奇博尔德·亨德森。
美军认为旅和团都是师下属战斗单位。唯一的差异是旅是作战单位,团是行政单位,所以美军的团级职务从军事行动中脱离出来,成为一个行政和荣誉单位了。由于美国陆军采用积木结构,同一个团内不同的营可能被调往其他团编制内服役,因此为了保证美国建国以来各团的优良传统能保持下去,采用了在右胸铭牌上佩带建制团标志(Regimental distinctive insignia )。一般佩带建制团或独立营的徽章。某些兵种历史上没有成团的规模,或没有给番号团颁发相应的团队识别徽章,他们就统一佩带兵种建制团识别徽章,例如防化兵、医护兵、军法队和牧师等。
所以美军的师下辖旅等于其他国家的师下辖团,给与上校军衔,而副师长授予准将军衔 。
美国陆军准将的吊穗大肩章
美国陆军的矩形大肩章
美国陆军军服肩绊上的银星
海军准将历史
英国海军准将为Commodore,是1674年11月由威廉三世首次设立,当时海军需要一名在舰队下的分队指挥官,但又不想重新设立新的海军将官(当时海军上校可以晋升为海军少将),所以被分配到指挥中队的海军上校临时赋予海军准将头衔。1748年规定,担任准将的海军上校在军队地位等同于陆军准将(Brigadier Generals)。
海军准将在任职期结束后,恢复到原来的海军上校军衔(海军上校可以直接晋升海军少将,而不需要曾经担任过海军准将)。1684年,海军设立了两种准将:第一种是分队准将(Commodore Distinction),指挥舰队下的分队;第二种是常规准将(Commodore Ordinary),只指挥单个战舰。两种被称为一级和二级准将。1783年一级准将允许身穿海军少将制服,直到1958年两种准将重新合并。
1996年海军准将正式成为皇家海军一个军衔,并提升为将官。
最早美国海军准将和英国海军准将一样都是Commodore。1899年美国海军认为准将这一称呼在对外交往时很容易被人误会,因而一口气将所有的准将都提升为少将。直到二战时期又授予了一批海军准将,不过战争结束后这些海军准将就陆续被清退出现役,或者提升、转岗,到1950年全部处理完毕。在这段时间里,海军上校可以直接晋升为二星将军,而不象其他军种那样须经过一星将军,这引起了各军种的不满。
1982年和1983年的两次条令修改中,美军指出海军必须恢复一星将军,这样才能和其他军种对等。然而海军认为恢复一星将军可以,但是不能继续叫Commodore。1985年海军将海军少将(rear admiral)拆分,一星的叫rear admiral lower half(初级少将),二星的叫rear admiral upper half(高级上将)。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