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工信部:加强新能源汽车 光伏等重点行业治理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在会上表示,将会同相关部门依法依规治理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重点行业的非理性竞争。
李乐成说,抓行业必须抓治理,实现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推进行业治理的现代化。企业产业的培育可谓千辛万苦,而非理性竞争毁掉一个企业、毁掉一个产业,可能一夜之间,我们绝不能容忍这种事情发生。
下一步,工信部将锚定实现新型工业化的目标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标本兼治、系统治理,着力完善制度机制、优化产业生态,不断提高行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今天(9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2024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从31.3万亿元稳步增长至40.5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从26.6万亿元提升到33.6万亿元。
整个“十四五”期间,制造业增加值增量预计达到8万亿元,对全球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0%。目前,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已接近30%,总体规模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同时,我国制造业门类体系完整优势愈发显著,在全世界50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多数产品体系位居世界首位。
工信部:九三阅兵展示大国重器实现突破
刚刚结束的“9·3”阅兵,我国展出的国之重器成为世界关注焦点。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重大技术装备被誉为国之重器,是科技进步的重要体现,也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十四五”期间,我国坚持自主创新、融合发展,实现了一批标志性成果的重大突破,培育带动了关键配套企业迅速成长,装备产业链的韧性和竞争力不断优化,基础创新和先进制造能力持续增强,有力推动了强国建设、增进了民生福祉。
在推动强国建设方面,众多“大国重器”在多空间维度实现突破。C919大飞机翱翔蓝天,累计交付已达22架,安全运送旅客超300万人次;大型水陆两栖灭火飞机AG-600已取得中国民航局的型号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预计年底前将有3架飞机交付使用;长征七号运载天舟九号仅用3个小时便完成太空物资闪送;“深地塔科1井”成功钻探至地下10910米深度,“沧渊号”超大直径盾构机在重大建设工程中不断刷新掘进纪录,助力天堑变通途;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自商业首航以来已运营140余个航次,接待中外旅客超53万人次;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最大钻探深度达1.1万米,助力科学家探索深海奥秘。

在增进民生福祉方面,“大国重器”从人间烟火到生命守护,稳稳支撑美好生活。新型农机装备筑牢当代粮食安全屏障,智能高效稻麦联合收割机1分钟可收割600公斤作物,大幅提升夏收秋收效率;电力装备充分保障能源安全供应,单台大型风电机组每转一圈,电量可供一个三口之家使用一天,“华龙一号”“国和一号”核电机组单台年发电量超100亿度,能满足上千万居民用电需求;先进轨道交通普惠大众便利出行,复兴号CR450动车运营时速可达400公里,北京到上海仅需两个半小时;高端医疗装备为人民生命健康保驾护航,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腔镜手术机器人研制成功,大大提高手术精准度,减轻患者创伤痛苦。
展望“十五五”,辛国斌表示,将继续统筹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持续性、系统性地布局攻关任务,加快建设供需适配、优质高效的重大技术装备体系,推动重大技术装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力争取得更多优异成绩。
作者丨直新闻驻京记者朱孟姝
摄像丨直新闻驻京记者毕跃
排版丨季靳玮
编辑丨郭永佶
审校丨李怡
监制丨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