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程茹欣
日前,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西生物”)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中金公司、招商证券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招股书显示,江西生物历史可追溯至1969年,是中国最大的人用破伤风抗毒素(人用TAT)提供商和出口商,也是全产业链贯通的抗血清平台商。
值得一提的是,江西生物并非首次冲击资本市场。2024年6月,其曾申请新三板挂牌,两个月后又主动撤回。
彼时,挂牌审查部问询函指出,江西生物历史上曾存在多次股权代持,公司、实际控制人、实际控制人的父亲与公司多名股东曾约定优先清算权、反稀释条款、优先认购权、优先出售权、回购等特殊投资条款。
超90%营收来自人用TAT
招股书显示,目前,江西生物执行董事兼董事长敬玥通过海南至正及前海天正控制该公司约76.64%的表决权。
业绩方面,2022年—2024年,江西生物总收入分别为1.42亿元、1.98亿元、2.21亿元;期内利润分别为2646.8万元、5548.1万元、7514万元。
尽管业绩增长稳健,江西生物存在高度依赖单一产品的风险。
江西生物在招股书中坦言,于往绩记录期间,公司主要生产人用TAT,2022年—2024年,人用TAT的销售收入分别占公司总收入的93.9%、93.0%及93.3%。人用TAT的销量日后可能继续占公司收入的大部分。人用TAT的需求或价格下降,可能导致公司的收入及盈利能力下降,这可能会对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前景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4年,江西生物毛利率分别为75.40%、67.80%、70.30%,整体呈下滑态势,其中2023年下滑明显。
曾因生产劣药被罚
合规方面,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发现,江西生物历史上多次被监管点名。
例如,2018年,江西省吉安市药监局披露的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表显示,江西生物因生产劣药被没收违法生产药品33366支、没收违法所得62.81万元、罚款70.41万元,合计罚没款133.23万元。
此外,2019年,江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公告显示,江西生物被要求整改,原因为其破伤风抗毒素(B线)检查情况为存在一般缺陷项目13项。
江西生物在招股书中提示到,“作为一家生物制药公司,我们面临与运营相关的各种环境、健康或安全风险。我们的产品及日后获批的任何候选产品须持续履行监管义务及持续接受监管审查,这可能会导致重大额外开支。若我们未遵守监管规定或我们的产品出现意外问题,我们可能会受到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