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这个老中医信得过、不简单—— 会开药方,也会开致富方

【来源:恩施日报】

通讯员 佘高慧

“这个枝还可以,花也不错。”暮春,恩施市三岔镇茴坝村龙王淌组,81岁的江灿银在落龙公路上“巡诊”,不时凑到路旁的枇杷树前,手指拂过枝头,如中医把脉一般。这遍野的枇杷是他的心头肉。

60多年医者仁心,5年守望产业,江灿银见证并参与了龙王淌从“偏远穷”到“白富美”的蝶变。

仁心济世 有求必应护健康

12岁跟着老中医当学徒,15岁到村卫生室工作。1981年,江灿银考取湖北中医学院四年制函授班,成为第一批在村卫生室工作的大学生。

2004年,江灿银退休了,带着半辈子的行医经验留在故土。

在江灿银的书房门边,最顺手的地方挂着一个保健箱,里面放着听诊器、血压计等常用医疗设备。这个保健箱陪伴他度过了20多年7000多个日夜。

开展常规体检,教授保健知识,诊断小痛小病……在大山深处,江灿银用坚实的脚步,走出了通往村民心中的“移动诊室”。他说:“人家因为信任才来找我,我必须做到有求必应,随叫随到。”

村民说:“江医生信得过!”

这个“信得过”经历了半个世纪的考验。

60多年来,江灿银出过多少次诊,治好了多少病人,没法统计。20多年来,退休后的江灿银没有收过一分诊费,村民记得清清楚楚。

“月有薪金,吃穿不愁。”江灿银在《我和我的家史》一书中写道,“国家给我发的有钱,哪个要你的钱呢?”

“挖掘中药草宝库,不能让民间一些行之有效的偏方失传。”2016年,江灿银开始编写恩施《民间偏方集》,一年多时间三易其稿,于2018年出版发行。

该书汇集了恩施民间上千种单方、验方、秘方,涵盖了内科、外科、儿科等领域,并融合了疑难杂症治疗、意外抢救措施、针灸推拿技法等。

把脉发展 振兴路上守乡愁

“最近要抓紧施肥,过段时间就要套袋了。”3月24日,茴坝村召开清洁家园、乡村振兴群众会,江灿银指导枇杷管理技术。

2017年,恩施市公安局交警大队驻村工作队引进“白玉”和“大五星”枇杷品种。村民试种150亩,江灿银虽心存疑虑,但明白唯有发展产业才能让大家的钱袋子鼓起来。

投资商突然撤资后,村民信得过江灿银,于是聚集到他家,要他拿主意。“不能急,先冷静,再分开做工作。”他从弟弟江灿宣家开始,挨家挨户走访劝说。

江灿银自学枇杷管护技术,为村民提供指导。3年间,村里枇杷产业发展到2400多亩。

2023年5月31日,茴坝枇杷节开园。江灿银家门口,百余名游客前来采摘。村民的枇杷找到了销路,当年增收300多万元。

当年,村民胡云、胡代双回乡成立枇杷合作社,龙王淌组村民通过入股分红和务工,转型成为新型农民,生活如枇杷般愈发甘甜。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探秘“清龙峡”|悬崖峭壁上“走钢丝” 飞拉达如何带火鄂西深山小村?

2025-07-17 10:05:00
在湖北省建始县花坪镇近乎垂直的鸡公岭绝壁上,一条由钢索和脚踏构成的“天路”在云雾中蜿蜒。游客们化身为“峭壁行者”,沿着这条镶嵌于喀斯特崖壁的飞拉达索道攀行。这条垂直落差达650米、全长2.8公里的飞拉达索道,2017年投入运营,2024年接待游客数量为3万人次,带火了深山小村,带动村民增收致富。飞拉

驿城区朱古洞乡朱古洞村:绘就文明新画卷 托起百姓幸福梦

2025-07-10 10:17:00
全媒体记者 亚铭 长春近年来,驿城区朱古洞乡朱古洞村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持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通过系列举措,为村级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提供了坚实文化支撑,一幅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在

工作队牵线“金顺杯”村BA点燃大悟河口镇 奖品全是“致富礼包”

2025-07-09 19:14:00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陈柯希 通讯员 宋朔龙 杜乐)夜河口公园,灯火通明,人声鼎沸。7月7日晚,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河口镇2025年迎七一“金顺杯”村BA篮球赛,上演冠亚军巅峰决战。该项赛事由金墩村、顺山村联合发起、承办。90余名“村民运动员”闪亮登场,300多位乡亲热情观赛,加油声此起彼伏。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邯郸市广平县后南阳堡村党支部:“五年四变”,蹚出共富路

2025-07-01 08:02:00
邯郸市广平县后南阳堡村党支部“五年四变”,蹚出共富路6月27日,从空中俯瞰邯郸市广平县后南阳堡村。河北日报记者 田 明摄夏日的阳光洒向冀南平原,邯郸市广平县后南阳堡村的花卉基地里,一片生机盎然。6月27日10时,村民李银铃正在基地大棚里忙着。她麻利地修剪枝叶、搬运盆栽,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这离我家

探访“中国第一蛇村”,最高峰时近百户村民养了300多万条蛇

2025-06-08 17:02:00
潮新闻时值仲夏,蛇类活动频繁。每年5月至8月是蛇类活动高峰期。提到蛇,不少人的第一感受是害怕。的确,每年因被毒蛇咬伤而送医的伤者不在少数。然而,在浙江德清新市镇水北村子思桥,蛇却是不少村民的“摇钱树”。自上世纪80年代起,子思桥的村民以养蛇为业,在不到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最高峰时期,近百户村民饲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