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杨芮雯 赵奕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位于成都西岭雪山脚下的大邑花水湾、西岭镇附近的河道捡“化石”的照片,立刻引起网友关注,纷纷前去打卡。不少网友们还晒出了自己的“战利品”,掀起了一股“疯狂的化石”热潮。

游客晒出捡到的化石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网友们捡到的是真的化石吗?大邑是否有化石呢?市民捡拾化石是否有法律风险?4月15日,封面新闻记者联系到捡“化石”的网友、相关专家以及律师。
现象:
市民们纷纷“晒”图打卡
成都流行起了雪山脚下捡“化石”
“珊瑚虫、海百叶、贝类、大螺……各种化石。”网友“小源同学”近日在网上发布了自己去成都大邑花水湾捡到的最新“战利品”,还详细分享了攻略和最佳位置。她告诉记者,去年8月,她带孩子去位于西岭雪山脚下的花水湾河边浅滩玩耍,偶然在岸边发现了很多“化石”,上面的花纹奇形怪状,大多像珊瑚和贝壳类。

游客晒出捡到的化石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她表示,之前没有捡到过“化石”,所以当时自己和孩子都很兴奋。后来在网上发现很多网友都捡到过类似的“化石”,并在评论区进行科普和讨论。“我还专门把石头拿去找专家鉴定过,专家说这些应该是化石。”
“我大概捡了十多颗石头,现在放进了我家的鱼缸中作为观赏和收藏。”“小源同学”表示,这几次去感觉“化石”数量没有之前多了,但捡“化石”可以作为一项很好的亲子陪伴互动活动,能够发现很多未知领域,学习到相关科学知识。
和她有类似经历的还有古海洋化石爱好者小梅,她也在网上“晒”出了自己捡“化石”的图片。她告诉封面新闻记者,自己是在网上看到了网友发帖称大邑的河道浅滩上可以捡到“化石”,便前去捡拾,大概收集了五六块。“通过大量查阅资料,我估计这些是古海洋时期的一些节肢或腔肠动物化石,感觉很奇妙有趣。”
分析:
出现化石并不奇怪
其位置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游客们捡到的化石是真的吗?
“这里出现化石并不奇怪,它们可能来自河道上游或者西岭雪山区域。”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教授欧阳辉对成都周边的“捡化石热”早已有所耳闻。

游客晒出捡到的化石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他通过观察部分网友在花水湾地区捡到的石头照片,证实部分确为古生物化石。他指出,四川是古生物化石出土丰富的省份,大邑地区在泥盆纪时期属于浅海环境,是海洋生物较为集中的区域。当时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这种环境非常适合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所以在该地区出现这一相关年代的海洋生物化石也是合理的。
在网友掀起“捡化石”热潮的同时,他也提醒,未经许可采集化石可能触犯法律,尤其是当这些化石具有科研价值时。他解释,其中一个重要价值就是为原生层的定位提供线索。从种种迹象来看,他推测这些化石的原生层位置大概率在上游地区,也可能来自西岭雪山一带。
建议:
游客与有关部门积极沟通
发现重要化石应当及时报备
“依据《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遗存的古生物化石,无论其是否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也无论是否被列入重点保护范围,均属于国家所有。”
在法律层面,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知名公益律师赵良善同样赞成以上观点。

游客晒出捡到的化石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他表示,对于普通化石,即使没有像重点保护化石那样严格的管控措施,但依然受国家法律保护。如果市民在西岭雪山脚下捡化石过程中,发现了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应当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备。
为了形成保护,当地是否应当明令禁止下河采化石?
对此问题,欧阳辉的回答是否定的。在他看来,这一热潮也并非全然消极。“很多化石往往都是业余爱好者最早发现,再向古生物研究者提供线索。”
他告诉记者,从古生物学科发展史来看,业余化石爱好者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一点不容小觑。“如果完全依靠为数不多的专家,他们发现化石的可能性和效率都较低,且覆盖面有限。而业余爱好者包括普通老百姓,他们能够提供化石发现的信息,这其实是化石发现和研究的主要形式之一。”
由此,欧阳辉建议,在禁止盗采古生物化石的同时,应当鼓励民间化石爱好者与自然资源部门积极沟通。“将众人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与科学研究专业团队有效地结合起来,争取形成良性循环,为科学研究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