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代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快乐和美好回忆。这些回忆有漫画书和动画片,有游戏机和汉堡,也有跳皮筋和玻璃球……在没有手机、电视和网络的年代,童年是什么样的呢?

本期亲悦读推荐给小朋友们的这本短篇小说集《万物生长》,写的就是爷爷奶奶们的童年生活:因画黑板报出色而入伍的刘立宪、一打架就回家叫哥哥的王小明、为打不到苍蝇而着急的王小红……11个憨气十足的故事,记录下那个年代孩子们的游戏、竞赛、吵闹、学习,也写出他们在成长中的欢欣、忧伤、烦恼和梦想。
尽管物质条件远不如当下,但他们在大自然这个最豪华的游乐场里奔跑嬉戏,拥有最充盈富足的内心,收获了闪光的友谊、生活的智慧和蓬勃的生命力。

《万物生长》写的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事儿,但当下的小读者们既能从中了解那段并不遥远却全然陌生的“历史”,也能够找到现实生活的影子:游戏、学习的方式变了,但生活的本质没变,成长的规律没变。
书名为何叫《万物生长》?“万物生长,我们按照我们的方式生长,这边拱拱,那边伸伸,时快时慢,左支右绌,但不曾停止,最后长成现在这个样子。”或许,这就是作者写下这些短篇的用意:童年和成长都是自由的,成人世界里的那些条条框框或许可以来得晚一些,再晚一些。

翻开《万物生长》,就像打开了“时光宝盒”,让大人看见童年的自己,让孩子读懂父辈的童年。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感受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成长的本质始终如一,那就是在探索与试错中不断前行,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路径。
这不仅是一次怀旧之旅,更献给所有正在长大的孩子和曾经是孩子的大人——找回万物生长的蓬勃力量,珍藏那份永不褪色的童心和童趣。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赵世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