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来论|曲建:发挥制度创新协同优势,构建黄金内湾“铁三角”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前海分院院长曲建。

最新发布的深圳总规,有一大亮点,就是其“核心都市区”的“L型”扩圈:在原先福田、罗湖、南山的基础上,又“西扩”了西部沿海的宝安、前海大片区域,整体呈“L型”。同时,中山总规也把翠亨新区新列为“市域主中心”,呈现出明显的“东进”趋势。

深圳都市核心区西扩与中山城市主中心“东进”的战略布局,在珠江口东西两岸形成了一场“双向奔赴”,对中山的影响意义深远。

一是产业格局的重构。深圳都市核心区西扩,强化了深圳对珠江口西岸整体辐射带动能力,中山又将翠亨新区定位为深中产业协作的核心平台,这两个规划叠加,有利于中山依托深中通道交通优势,承接深圳外溢的高端制造、生物医药以及数字经济产业资源,与深圳形成协同互补。尤其是翠亨新区“4+X”产业布局与深圳“20+8”产业集群高度契合,未来将形成“深圳总部+中山制造”“深圳研发+中山转化”“深圳链主+中山配套”的分工模式。

二是城市能级的跃升。中山将翠亨新区定位为“市域主中心”,这意味着翠亨新区将升级为综合型城市功能区,承载制造、金融、科技、服务等资源,延伸出行政、文化等更多高附加值的职能。这不仅能提升中山在大湾区产业链的地位,还将带动更多深圳人才和资本要素流入中山。

三是交通网络体系的重构。深中通道、深中跨市公交、深中航空港的叠加,让深中真正迈入“半小时生活圈”,两地物流和通行效率极大提升。“借由深中通道的物理连接,翠亨新区无疑是深圳向西拓展的第一站,最先享受发展红利。”

深圳总规把中山的翠亨新区、小榄镇分别列为区域协同发展的“功能中心”和“功能节点”;其中,“功能中心”包括翠亨新区以及深圳前海和广州南沙这两大国家级平台,形成了一个黄金内湾核心区的“铁三角”。

站在深圳的角度,如何看待翠亨新区和小榄镇的功能价值?翠亨新区作为中山的东承“桥头堡”,核心功能在于承接深圳的产业外溢和创新资源辐射,是中山融入到深圳都市圈的关键区域。

从地理区位来看,翠亨新区是深中通道的西岸着陆点。出于土地空间成本的考量,部分深圳企业已经向中山转移生产制造环节,初步形成“深圳总部+中山制造”模式。在整体规划方面,中山应加速与深圳形成规划协同,可以考虑探索以翠亨新区为试点,与前海建立 “统一编制、联合报批、共同实施”的区域规划一体化合作机制,探索编制高质量的“翠亨-前海”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

从产业衔接来看,作为制造业强镇,小榄镇被深圳定位为区域协同发展的“功能节点”,侧重于深中产业链配套及公共服务衔接。借由中开高速、深中通道强化跟深圳的交通联系,小榄镇已进入与深圳的“一小时生活圈”,将成为中山西北部、乃至珠江口西岸城市群对接深圳物流、人才、创新资源的关键枢纽。

如果将视角扩大到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前海、广州南沙、中山翠亨新区要成为黄金内湾“铁三角”,引领湾区发展,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机制协同。前海蛇口作为自贸试验区,聚焦的是现代服务业和制度创新;广州南沙则是国家级新区,承载着国际航运和对外开放的职能;而翠亨新区重点落在先进制造和科创转化能力上。这三者之间,要形成协同互补分工的格局。比如前海可通过金融赋能翠亨新区制造业发展;南沙可强化国际资源在三地之间的配置流动;翠亨新区则重点承接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形成“研发-转化-制造”的高效闭环。

二是基础设施联动。加速南珠中城际等交通网络建设,加速“铁三角”之间的要素流动,真正实现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三是发挥政策叠加优势。充分发挥前海、南沙、翠亨新区三个平台的政策优势,通过制度创新最大化释放三者之间的协同效应,如此才能成为引领大湾区发展的标杆。

根据“总规”,深圳在西海岸沿线规划了会展海洋城、机场东枢纽、前海中心等重要点位,呈南北走向;中山则是把深中通道、中开高速作为黄金大动脉,规划了东西走向的“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轴”,贯穿中山东西部,涵盖翠亨新区、火炬开发区、中心城区、沙溪镇、小榄镇、横栏镇等镇街。

这条发展轴,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山要最大化地利用深中通道,最高效的方法就是沿着深中通道,打造一条从中山到深圳的东西向产业联动发展轴,通过核心轴线承接深圳的产业、资本、人才、技术资源外溢。这条发展轴,未来或将成为一条跨海的“大湾区科创走廊”。

中山承接深圳优质产业资源,既是因两者产业梯度匹配,也是出于整体产业空间布局优化所需。例如翠亨新区的“4+X”产业规划与深圳“20+8”产业集群,两者可以形成良好互补。火炬开发区则依托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与深圳形成了从研发、中试到生产全链条的联动,实现相互赋能。小榄、横栏、沙溪等镇街,聚焦传统制造业的升级,可与深圳的先进制造业、AI技术嫁接,实现产业转型。

相比广佛、深莞等陆地直接接壤的同城模式,深中凭借深中通道实现“点对点”的跨海连接,并非全域均衡辐射。在这种情况下,中山需要更加精准地定位、识别、解决深圳的痛点和需求。例如打造更多优质的产业空间载体,建设适应于深中合作的产业主题园区,定向承接深圳产业资源。他建议,深中可以采取产业链深度绑定的招商策略,推动形成“深圳链主企业+中山配套企业”的联合招商模式。

作者:曲建

(作者系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前海分院院长)

【作者】 苏芷妍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京津创新资源 河北落地生“金”

2025-07-11 20:16:00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京津创新资源 河北落地生“金”

连续三日破千万!上半年深圳地铁日均客流同比增长7.3%

2025-07-11 17:43:00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李秀瑜今年以来,深圳地铁客流增势强劲。记者从深铁集团获悉,上半年,深圳地铁全网日均客流达792.58万人次,同比增长7.3%。其中,7月7-9日,日客运量连续三天超千万人次,至此,今年以来深圳地铁日客流已累计23次破千万人次。数据显示,7月7日(周一)、7月8日(周二)

岫岩:玉产业三年行动结硕果 “中国玉都”焕发新活力

2025-07-10 17:00:00
作为“中国玉都”,岫岩在鞍山市推进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通过一系列精准施策的产业行动,推动岫岩玉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从文化传承到人才培养,从电商赋能到产业融合,全方位焕发出蓬勃生机,让这一承载千年历史的“国石”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彩。文化是岫岩玉的灵魂。三年来,岫岩以玉文化传承基地投入运营为契机,

滨海新区9件专利荣获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

2025-07-10 09:25:00
从滨海新区知识产权局获悉,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授奖的决定》,滨海新区9家创新主体9件专利获奖,其中,银奖1项、优秀奖8项,全市占比分别为50%、80%;专利权人包含1家高校、1家科研院所、7家企业,彰显了滨海新区在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领域的强劲实力。深化体制改革释放创新活

“美丽产业”如何妆点世界?“跨境咖”共话美妆出海新趋势

2025-07-08 17:05:00
封面新闻记者 易弋力广州是全国最大的化妆品生产基地,拥有1800多家化妆品生产企业,约占全国总量的31%,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美妆产业基础雄厚。为深入开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活动,为美妆企业出海提供新视角新策略,推动广州美妆的全球影响力不断提升,近日,“跨境咖话趋势:美妆专场”活动在广州举行,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