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三大变量影响美联储政策走向

3月4日,消费者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家商店内购物。(新华社发)

当地时间3月19日,美联储在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后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4.25%至4.50%之间。这是自1月底会议以来,美联储再次决定维持利率不变。

此次美联储“按兵不动”,与市场预期保持一致。不过,其政策声明和经济预测的微妙调整另有深意。在本次议息声明中,美联储删除了“实现就业和通胀目标的风险大致平衡”的表述,转而强调“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增加”。这一变化指向当前美国经济的复杂矛盾。一方面,劳动力市场仍显韧性,2月份非农部门就业人数增加15.1万人,失业率稳定在4.1%的低位。

另一方面,经济增速预期被大幅下调。美联储当天发布的最新一期经济前景预期显示,美联储官员对今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的预测中值为1.7%,低于去年12月预测的2.1%。同时,以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衡量的通胀预测中值为2.7%,高于去年12月预测的2.5%。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通胀预测中值为2.8%,也高于去年12月预测的2.5%。

这种“低增长+高通胀”的组合,映射出美国经济正面临三重挑战。首先是美国新一届政府加征关税政策推高输入性通胀,据测算,关税可能将核心通胀率推高0.3个百分点。其次是制造业回流政策加剧劳动力成本矛盾,名义工资增速超过通胀水平,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政策驱动的产业链重构反而推高生产成本。最后是财政刺激退坡后的增长乏力,消费者支出增速从2024年四季度的3.2%放缓至当前的1.9%,显示内生动力不足,经济对政策支持的依赖度上升。

在新闻发布会上,当被问及美国经济衰退风险时,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一些预测者已略微上调衰退的可能性,但衰退风险“仍然处于相对温和的水平”。他还表示,美国政府正在贸易、移民、财政政策和政府监管4个不同领域进行重大政策改变,这将对经济和货币政策走向产生重要影响。不过,这些政策变化及其对经济前景影响的不确定性仍然很高。

鲍威尔承认此次议息会议上调高通胀预期,有部分原因源自关税,同时他也表示关税对通胀的影响将是暂时的。这是2021年以后,时隔4年美联储再度提及“通胀暂时性”表述。正如鲍威尔所说,如果高通胀自行消退而无需采取行动,那么或许可以暂时忽略它(不将其纳入考量),这属于暂时性通胀,而非持续性通胀。但这也意味着,美联储可能将推迟通胀回归2%目标的时间表。

这番偏“鸽派”的表态提振了市场情绪。美国三大股指当天高开高走,并在议息声明发布之后涨幅扩大,截至收盘,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1.41%,道指上涨0.92%,标普500指数上涨1.08%。国际金价在站上3000美元/盎司后续刷新高,在议息声明发布之后,纽约黄金小幅拉升,一度涨至3061.6美元/盎司,现货黄金伦敦金涨至3047.2美元/盎司。国际油价也小幅上涨,布伦特原油收于每桶71美元附近。不过,美国总统特朗普对美联储的决策并不满意。他19日在社交媒体上敦促美联储降息,承认关税将对美国经济造成影响,需要美联储“做正确的事”。

此外,美联储在本次声明中宣布放缓缩表,令市场颇感意外。自4月1日起,美国国债月度赎回上限将从250亿美元降至50亿美元,缩表速度放缓幅度超出市场预期。

这一决策看似技术性调整,实则暗含三重考量。其一,缓解美债市场流动性压力。当前,美国政府债务规模已突破36万亿美元,财政部季度再融资规模持续攀升。美联储通过减少国债抛售,可降低长端利率上行压力,为财政扩张创造空间。其二,预留政策工具箱弹性。放缓缩表相当于“隐性宽松”,既能避免直接降息引发的市场过度反应,又可通过压低期限溢价为未来政策转向铺垫。其三,应对地缘政治冲击。面对4月2日即将到来的关税政策审查,此举可提前对冲可能引发的市场波动。

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理事沃勒成为放缓缩表的唯一反对者,其主张维持原有缩表节奏,反映出决策层对通胀风险的分歧。正如沃勒此前强调,“当前缺乏支持降息的通胀数据”,且需更多时间评估关税政策的传导效应。这种矛盾恰恰凸显出美联储的困境:在通胀黏性与经济放缓的双向风险中,任何政策调整都需要在“钢丝”上寻求平衡。

对于本次议息会议,市场最关切的问题仍然是降息前景。继美联储1月议息会议以来,美国经济出现更多疲软迹象,且标普500指数更是出现了10%的调整,市场希望美联储能够考虑更及时、果断地降息。但有分析认为,美联储在未来数月可能都会“按兵不动”,主要原因在于美国新一届政府加征关税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美联储本月最新发布的经济形势调查报告显示,多数辖区预计加征进口关税将迫使企业提高产品价格。据芝商所美联储观察工具最新预测,美联储到今年底累计降息两次的概率仅为33.8%。

短期看,本次议息会议虽能够提振市场情绪,但美股回调风险仍然偏高。当前,美国经济数据出现分化,软数据如消费者信心等出现明显放缓,但非农、工业、家庭收支等硬数据仍存在韧性。随着关税、限制移民以及政府裁员等政策的影响,后续美国硬数据可能会逐渐放缓,美股可能继续下跌。

展望未来,美联储政策走向将取决于三大变量:一是通胀黏性持续时间,若核心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持续高于2.5%,可能迫使美联储推迟降息;二是劳动力市场韧性阈值,失业率突破4.5%或成为政策转向关键指标;三是地缘政治冲击强度,4月关税审查可能引发市场超调风险。美联储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全球金融市场的神经。对于新兴市场来说,只有强化宏观政策协同,通过国际协调机制对冲外部冲击,才能在变局中筑牢金融安全防线。(作者:孙昌岳 来源:经济日报)

来源:经济日报

中央明确:公务车应当选用国产汽车,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

2025-05-20 12:53:00
5月18日,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开始印发,其中指出,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实行统一编制、统一标准、统一购置经费、统一采购配备管理。公务用车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应当选用国产汽车,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公务用车严格按照规定年限更新,达到更新年限仍能继续使用的应当继续使用,不得因领导干部职务晋升

4月份经济数据释放哪些信号?巩固经济平稳运行发力点在哪?解读↓

2025-05-19 16:13:00
来源:央视网央视网消息:4月份经济数据释放了哪些信号?下一步,巩固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的发力点有哪些?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经济学专家万喆就此进行了解读。经济韧性与结构性突破并存4月,中国经济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展现出显著的韧性,尤其是在关税战持续升级的背景下,多项核心的指标呈现积极的变化,韧性与结构性的突破

公募抄底自家产品!自购数据曝光“买基高手”

2025-05-19 16:02:00
赵梦桥 在4月份沪深指数走到了低位之际,包括建信基金、方正富邦基金等多家公募官宣自购旗下权益产品。有分析指出,自购行为本身对持有人的投资信心可以起到提振作用,避免投资人在震荡行情下形成恐慌情绪。多家公募在行情阶段性底部后选择大胆自购,高韧性的市场会给予大胆入场的资金丰厚的回报,根据季报中申购赎回的数

专家:美对俄乌“双线施压” 欲借机实现利益最大化

2025-05-19 14:01:00
全俄国家电视广播公司当地时间18日发布了一段对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采访。普京表示,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是消除引发冲突的根源、为长期和平创造条件。关于普京的采访,专家分析指出,普京的表态不仅进一步明确了俄罗斯的目标,还强调了美国必须尊重俄罗斯的利益。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 孙壮志:普京此举

FBI:加州发生恐怖袭击事件!

2025-05-18 09:48:00
据法新社等媒体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棕榈泉市一家生育诊所外当地时间17日发生爆炸事件,已造成至少1人死亡、5人受伤。美国司法部长邦迪同日发声谴责相关袭击“不可原谅”,称正在进行调查。当地时间5月17日,美国加州棕榈泉市一家生育诊所外发生爆炸事件,棕榈泉市长罗恩·德哈特在发给媒体的短信中说,爆炸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