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光明日报》关注东川区牯牛山的洋芋“开了花”

掌上春城

2025-03-17 10:23:18

3月17日,《光明日报》头版刊发文章《昔日贫困村现今的模样 牯牛山的洋芋“开了花”》,点赞李子沟的洋芋“身价倍增”,成为远近闻名的脱贫致富村。全文如下:

《光明日报》版面截图↑


牯牛山的洋芋“开了花”

去牯牛山那天,正逢下雪天。

雪花簌簌飘落着,高耸的牯牛山铺满了一层银霜。

这座乌蒙山云南段的最高峰,海拔超过4000米。昆明东川区碧谷街道李子沟村就坐落在半山腰。

山不是一般的高,路也不是一般的难走。曲曲弯弯,颠颠簸簸,记者早上吃的东西差点都要吐出来。这样的地方,靠什么成为远近闻名的脱贫致富村?

车子终于开进了村头。石板路顺山势蜿蜒而上,路旁白墙黛瓦的屋舍高低错落。放眼看去,很难找到一块像样的平地。村中央一块不大的水泥地坪上,立着一尊很有特色的雕塑:两个笑模笑样的洋芋闪着忽灵灵的大眼睛,争相伸出金灿灿的大拇指点赞。

就在记者围着雕塑打量的时候,一个村民背着竹篓经过,看记者眼生,上前搭话:“外地过来买洋芋的?来晚啦,老早卖光了!”

和村民聊起来。他叫张德金。

老张显然是个热心肠,问起村子这些年的变化,他根根梢梢讲起来:“你问为啥要树洋芋当雕塑,村子发生变化,全靠洋芋!不晓得这儿当年有多穷,黄泥巴糊的房子,稀烂的泥巴路,猪儿牛儿满街跑,脏水到处淌,一天就两顿饭,除了玉米就是洋芋,一年到头哪见过半点儿荤腥!”

“日子的好赖,跟洋芋有啥关系?”记者不解。

“咋没有关系?这儿海拔高,稻子、小麦种不成,只能种玉米和洋芋。最早,洋芋也卖不出个好价钱。几十斤压在身上,走老远的山路去城里卖,一公斤才卖块把钱,回来路上连2块钱一碗的米线都舍不得吃。”

还是没有解答清楚记者的疑问。记者眼珠一错不错地盯着他。果真,他的话匣子又打开了:“哪个想得到,现在,洋芋还火了哩!东川的、昆明的,都来村里买,非李子沟地头出的洋芋人家还不要!”

“这是为什么?”记者打破砂锅问到底。

这下,张德金有些吃不消了,挠挠头皮:“这里面有学问哩!你得去问村干部。”

在张德金的带领下,记者找到了村支书伍国辰。这是一位30多岁的年轻人。打问起洋芋的事儿,他的讲述饶有趣味,记者从头到尾支棱着耳朵——

李子沟一直有种洋芋的传统。受这里气候、地质条件的影响,出产的洋芋,个头不大,坑坑洼洼。虽说品相不咋地,却有人爱买。为啥?这里昼夜温差大,洋芋营养物质积累丰富,蒸熟之后,表皮裂开,就像一朵绽放的花,吃起来口感绵软,满嘴香甜。

因为产量不大,李子沟的交通也不便利,所以多少年来,人们从没想到靠种洋芋也能脱贫致富。

脱贫攻坚号角吹响后,上级派来了工作队。一番调研,既然洋芋有特色,就把它做成品牌!工作队给洋芋起了个响亮的名字——“开花洋芋”,还注册了品牌。接着,他们对洋芋的品质进行筛选,品相好的,个头大的,装进设计精美的包装盒里。

伍国辰翻出手机里的照片给记者看:“你瞧,包装盒就长这样”——一个可以手提的小盒子,甜美的彝族少女笑盈盈地端出蒸好的洋芋,背景印着翠绿的大山。

“这样5公斤一箱,拎到哪里,都很有面子吧!”伍国辰笑着来回展示,“这叫什么?靓女也要巧打扮!再好的东西,养在深山人不识,能行吗?”

打扮好的“靓女”要出山了。工作队想尽办法,联系各级媒体,大力推广宣传。渐渐地,很多云南人都知道了这么个名号。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开花洋芋”,工作队和村干部一合计,决定办一场“开花洋芋节”,邀请游客到村里品尝!

张德金在一旁忍不住插话:“那时候,人山人海,唱歌的跳舞的。没想到村里还有这么热闹的一天,比过年还热闹!洋芋的动静越闹越大,一下子涨到五六块钱一公斤!现在,涨到12块喽。我算是开了眼界!”

洋芋节从村里办到区里,“开花洋芋”的名气口口相传,从山里传到山外,从东川传到昆明,到李子沟买洋芋的轿车、货车、卡车排起了长队。

“可是,问题又来了,价格上去了,产量跟不上!那收入还是上不去呀。”伍国辰感慨,脱贫攻坚这事儿,靠的是大家一起使劲儿。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专门派出工作队,研究技术、改良品种,提高产量。“农业,就是得靠科技!也就一两年的工夫,‘开花洋芋’的产量成倍增长,口感也变得更好了!”

“看工作队这么有办法,村民人人响应,家家跟进种植。这下好了,‘开花洋芋’的名气、产量都上来了,收入可不就涨上来了!种田,看来不动脑筋不行。”说着,张德金得意地用手指点了点自己的右额头。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尚文超 刘华东 徐鑫雨
责编:曾欣
编审:沙兰梅 符亚丽
终审:钱红兵 周健军

东川区乌龙镇首届山地自行车穿越赛圆满收官 各组别冠亚季军揭晓

2025-05-18 14:54:00
“趣玩东川·梦想续航”——与城市辞别,赴山川之约-2025年东川区乌龙镇首届山地自行车穿越赛闭幕式现场,男子公开组、男子中年组、女子组三大组别奖项逐一揭晓。颁奖现场,东川区教育体育局、文化和旅游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领导及企业代表分别为各名次选手颁发奖牌、奖金及证书。男子公开组前三名选手由东川区委常委

稻城亚丁景区一女游客因高反去世,景区:90后,急救两个多小时未能恢复生命体征

2025-05-18 14:32:00
17日,多名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称,在四川省甘孜州稻城亚丁旅游景区内,一名女性游客疑因高反不幸离世。5月18日,上游新闻记者从稻城亚丁景区获悉,5月16日,确有一名35岁女性游客在景区内因高反休克昏迷,最终未能恢复生命体征。网友称,一名女性游客在稻城亚丁疑似高反晕倒路边。视频截图“稻城亚丁今天有人高

她的人物报道为何总是令人流泪

2025-05-12 10:13:00
新华社首位领衔记者张严平的人物报道集《时代面孔》近日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集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读者阅读它时会不知不觉间眼含热泪。这种共鸣来自张严平的文字描述,更为准确地说,源于她发自内心的情感输送。“记者这个职业最让我迷恋、让我神往、让我一直停不下脚步,正是因为它让我有机会走进一个又一个优秀的、

如何把握地震自救“黄金12秒”?这份指南快收好!

2025-05-12 09:43:00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任珊

报名即将截止!2025年东川区乌龙镇首届山地自行车穿越赛等你参加

2025-05-10 15:24:00
...来自东川乌龙的邀约即将截止,5月10日23:59本次赛事的报名通道将关闭。接下来的时间,比赛将进入紧张而又有序的赛前准备期。我们将开始为你准备这场5月17日的奇遇。当车轮即将碾过泥石流河道的裂痕,当松涛将赛道谱成一首狂想曲,你是否听见山林在呼唤你的名字?明日此时,这场与自然对话的邀约将封存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