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在金风送爽、硕果飘香的美好时节,我们迎来了第41个教师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回顾中国教师的历史,让我们更加深刻地领略师道传承的力量,也更能体悟中华民族尊师重教这一传统的深厚内涵。
教师职业的起源,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尚书》记载舜命夔 “典乐、教胄子”,可见就已有了专门负责教育的人。西周时期,《太公家教》记载 “弟子事师,敬同于父” 。到了春秋战国,礼崩乐坏,官学衰微,私学兴起。孔子以 “有教无类” 的理念广收门徒,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教师。他一生周游列国,传道授业,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其教育思想和理念影响深远,被后世尊称为 “至圣先师”。自此,教师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角色,承担起传承知识、培育人才的重任。虽然古代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教师节,但在孔子诞辰日等特殊日子,官府和民间都会举行祭孔等活动,教师也会享受休假、会餐等待遇,这体现了全社会对教育和教师的重视。
进入近现代,中国社会历经变革,教育事业也迎来新的发展阶段。1931年,邰爽秋、程其保等教育家发起,拟定6月6日为教师节,旨在唤起社会对教师的关注。1939年,决定以孔子诞辰8月27日为教师节。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教育部和全国总工会曾将教师节与 “五一” 国际劳动节合并。直至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正式通过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从此,教师有了专属的节日,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愈发浓厚。
步入新时代,教师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使命与责任。如今,科技飞速发展,教育手段日益多样,线上教学、智慧课堂等新形式不断涌现,但教师的核心地位从未改变。他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偏远山区,有无数支教老师默默坚守,用知识的火种点亮孩子的未来;在城市校园,骨干教师们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为培养高素质人才辛勤耕耘。他们用行动诠释着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的初心与使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教师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在教师节这一天,让我们向所有的教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与无私奉献,也期待他们继续在教育的沃土里深耕细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周娅琳(湖北宜昌)
责编:丁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