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救助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实践、展望”研讨会近日在京召开。会上发布了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编写的《中国医疗救助服务体系的建设进展与展望》研究报告,同时展示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医疗救助服务实践典型案例。
医疗救助是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减轻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费用负担、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长效机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医疗救助政策的执行离不开医疗救助服务体系的建设。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徐晓新指出,在医疗费用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医疗救助对保障中低收入群体的医疗可及性至关重要。他强调了政府与社会力量(包括慈善组织、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等)在缓解因病致贫问题上的共同作用,并呼吁构建一个多主体参与的协同体系,以整合资源、打通信息,在医院场景下打造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网络。
这份报告认为,建设中国特色的医疗救助服务应积极推进医疗救助及服务的法治化进程,明确政府部门、医院、社会力量的救助责任和协同机制;积极倡导医疗救助服务创新实践,建立由政府主导、医院和社会力量参与的联合救助服务机制和医院场景下医疗救助服务体系;加强医疗救助服务“一盘棋”设计,推动效能最大化。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代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