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让红色基因深植于心,黄浦普陀静安启动红色文化传承弘扬交流展示活动

【来源:上观新闻】

今天,黄浦、普陀、静安三区在五卅运动纪念碑前举办了纪念五卅运动一百周年“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暨三区红色文化传承弘扬联动交流展示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本次活动以“传承革命薪火 共建红色之城”为主题。

五卅运动纪念碑前庄严肃穆,活动在激昂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全体人员肃立,向为国家和人民英勇献身的先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随后,消防队员代表向纪念雕塑敬献花篮,参加活动的领导及市民代表依次向纪念雕塑鞠躬、献花,表达对英烈的深切缅怀之情。

活动现场,正式启动了黄浦-普陀-静安三区红色文化传承弘扬联动交流展示系列活动。这一系列活动旨在打破区域壁垒,激活三区位置相邻、资源集聚、品牌鲜明的红色资源“场域效应”,形成“资源互动、优势互补、品牌互鉴”的红色文化共建模式。活动中,还特别推出了CITY WALK“百年工运红色线路”,将三区与红色工运相关的 12 处革命旧址、纪念设施串联起来,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深度了解红色历史的打卡新路线。

活动现场,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学生朗诵了朱自清先生为纪念五卅运动创作的诗歌《血歌》,让大家仿佛回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反帝爱国的伟大力量。市南中学初一2班学生袁伟祯说,先烈们不畏艰难险阻,为了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解放,奉献出一切。如今,我们站在新时代的起点,更要传承这份精神,让红色基因深植于心。

出席活动的三区领导共同向青少年代表赠送了“红色文化研学包”。研学包内包含 “百年工运红色线路” 研学手册、红色文创产品等,鼓励青少年走进红色场馆,传承革命精神。

据了解,本次系列活动将持续至2025年底,除本次启动仪式暨黄浦区主场活动外,还将在普陀、静安两区开展不同主题的主场活动。同时,三区还将联合推出红色文化市民修身专项行动暨青少年红色研学季等多项跨区红色文化联动交流活动,积极推进红色场馆、红色资源丰富的社区开展合作共建。作为三区“人民城市 文明风采”群众性主题活动的重要内容,本次系列活动的开展,将进一步丰富广大市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红色文化在传承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为光荣之城、红色之城的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国防有我】最美国防人:张俊华和他的“红色电影收藏馆”

2025-04-04 23:31:00
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4日讯 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胜利街道青胜小区,有一家“红色电影收藏馆”,馆内收藏着数千部红色电影胶片。还有各种型号的老放映机、老海报,收藏馆的创始人叫张俊华。是一位退休职工,过去几十年间,他一点点收集起了这些电影资料,希望现在的年轻人和孩子们能够在影像中了解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

让红色基因深植于心,黄浦普陀静安启动红色文化传承弘扬交流展示活动

2025-04-04 18:57:00
【来源:上观新闻】今天,黄浦、普陀、静安三区在五卅运动纪念碑前举办了纪念五卅运动一百周年“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暨三区红色文化传承弘扬联动交流展示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本次活动以“传承革命薪火 共建红色之城”为主题。五卅运动纪念碑前庄严肃穆,活动在激昂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全体人员肃立,向为国家和人民英勇献

红色游园传文化,区烈士陵园举办清明主题游园活动

2025-04-04 18:00:00
清明已至,追思悠悠。4月4日,松江区烈士陵园针对广大祭扫人群开展“来松陵,感受春天的橄榄绿”——清明主题活动,以军属服务、红色主题游园会等环节开展红色文化体验,传承英烈精神。上午9点,区烈士陵园内已有不少市民手持鲜花前来瞻仰先烈。与此同时,数个红色文化摊位在陵园入口处支起,面向祭扫人流提供拥军主题剪

文艺演出、艺术展览~清明小长假沈阳文化市场一路“繁花”

2025-04-04 10:46:00
2025年清明小长假期间,为更好地满足广大观众节日期间的参观需求,沈阳各大美术馆照常开放,并给观众提供多样化观展选择。沈阳演出市场也呈现出繁荣增长势头,各类演出节目丰富多彩,力求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文化需求,尽显沈阳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文化活力。舞剧《天工开物》燃爆清明小长假2025年清明小长假,最值得

女生劝阻“甲亢哥”被全球直播,最新回应来了

2025-04-04 09:05:00
近日,在外网拥有数千万粉丝的美国00后网红“甲亢哥”在中国直播,引爆国际互联网。他在中国的每一场直播都有数百万观众观看,外国网友跟他一起惊叹中国的科技、文化和自然景观。近日已经抵达重庆的“甲亢哥”因一个动作再次冲上微博热搜据媒体报道,4月2日,“甲亢哥”体验坐轻轨,到站时他激动地在车厢和站台之间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