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烟台港码头。一艘商船静静停泊,船身斑驳,透着岁月沧桑。谁能想到,这艘貌不惊人的旧船,竟会成为中国第一艘航母的雏形?而它的主人,正是叱咤东北的枭雄张作霖。一段鲜为人知的航母传奇,就此拉开序幕。
张作霖想当海军司令?东北王也有远洋梦!
张作霖是个有野心的主。当上了东北王还不够,他还想组建自己的海军。可问题来了,组建海军哪有那么容易?首先得有船啊!但买新船可不是小事,那可是要花大价钱的。
张作霖找来了他的心腹沈鸿烈。这位沈将军是个聪明人,在日本留过学,懂点洋玩意儿。沈鸿烈琢磨了一下,有了主意:何不买些旧商船,改装一下就成了?这样既省钱又能快速组建起海军。
就这样,沈鸿烈开始了他的"淘二手"计划。他四处打听,终于在烟台找到了一艘名叫"祥利"的旧商船。这船可有来头,原来是德国海军的运输船,一战后辗转到了中国。虽然是二手货,但性能还不错。
穷工巧用,旧船变身"准航母"
买船容易,改造难。东北虽然地盘不小,但造船技术还是差了点。沈鸿烈一合计,干脆把船开到旅顺口的日本海军基地去改装。就这样,一艘普通商船摇身一变,成了东北军的联络舰,停靠在葫芦岛的航警学校。
沈鸿烈尝到了甜头,又买了一艘日本废弃的商船,取名"广利"。为了讨好刚被北洋政府封为"镇威上将军"的张作霖,沈鸿烈很有心机地把"祥利"改名为"镇海","广利"改名为"威海"。这名字取得,张作霖听了准保喜笑颜开。
初出茅庐,"镇海"号险些翻车
"镇海"号的第一次出击来得有点突然。那会儿正赶上第二次直奉战争,吴佩孚的渤海舰队实力不俗,直接杀到葫芦岛耀武扬威。人家不光来挑衅,还顺手牵羊掳走了一艘船。这下可把沈鸿烈给气坏了,丢人不说,还损失了家底。
沈鸿烈一咬牙,决定让"镇海"号试试水。他们打出"还我绥辽"的旗号,冒着巨大风险出海迎敌。说实话,这次行动靠的不是"镇海"号有多厉害,主要是陆战吴佩孚吃了败仗,再加上奉系空军给力,这才勉强保住了面子。
这一仗打完,奉系又添了几艘船,总算有了点海军的样子。但张作霖心里清楚,这些半路出家的船还是不够看。于是,他又从法国订购了八架水上飞机,准备把"镇海"改造成飞机母舰。
水上起飞!"镇海"号变身中国首艘航母
张作霖这个想法可不得了。要知道,那时候连正经航母都没几个国家有,更别说我们这种临时改装的了。但就是这么个不伦不类的玩意儿,在当时已经算是相当先进的武器了。
改装后的"镇海"号虽然算不上正儿八经的航母,但也足以让人刮目相看。它能携带水上飞机,这在当时可是了不得的本事。一艘船竟然能让飞机从海面起飞,这简直就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啊!
"镇海"号的威风很快就在东北海军的对外作战中展现出来。那些还在用旧式军舰的对手,看到"镇海"号和它的水上飞机,估计都傻眼了。这下子,张作霖在海上也有了自己的拳头。
不过,好景不长。张作霖横死后,他的儿子张学良接过了大权。小张上台后,很快就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加入国民政府。这一下,东北海军也就归了南京政府管。
"镇海"号又回到了葫芦岛,成了航警学校的练习舰。虽然不再是主力舰了,但偶尔在演习中,它还是能展现出当年的风采。那些年轻学员看着这艘曾经叱咤风云的老船,不知道心里会有什么感想。
可惜好日子没过多久,日本人的野心越来越大。他们占领了葫芦岛,航警学校不得不迁到青岛。"镇海"号也跟着搬了家,在青岛继续当它的练习舰。
"镇海"号的最后一战:为国捐躯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日本军队对青岛虎视眈眈,眼看就要打过来了。当时的青岛海陆军总指挥正是沈鸿烈,就是当年买下"镇海"号的那位。
面对来势汹汹的日军,沈鸿烈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沉船堵港。他下令将包括"镇海"号在内的多艘军舰自沉,堵住港口,阻止日军前进。
就这样,"镇海"号完成了它最后的使命。从一艘普通商船,到东北海军的骄傲,再到国民政府的练习舰,最后为了抵抗日寇而沉入海底。它的一生,见证了那个动荡年代的起起落落。
现在,"镇海"号静静地躺在青岛港的海底。它或许已经被很多人遗忘,但它作为中国第一艘"航母"的身份,永远都不会改变。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它为中国海军的发展写下了独特的一笔。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即使在最艰难的时期,中国人也没有放弃过强国梦。从张作霖的野心,到沈鸿烈的智慧,再到无数为国捐躯的将士,都体现了中国人不屈不挠的精神。今天的我们,更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继续为祖国的繁荣强大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