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诗人让蚕妇作抒情主人公,出面讲她“入城市”的所见所感。妙在第一句讲“昨日入城市”,读者总以为第二句要讲她见了什么大世面; 可是出人意料,来了一句“归来泪满巾”,给读者留下悬念,急于弄清为什么“泪满巾”。第三句讲入城所见,第四句则是她的判断。这个判断,看来是她在归来的路上才作出的,一作出,便忍不住伤心落泪。“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言外之意是: 她这位养蚕人,反而和罗绮沾不上边。
晚唐诗人杜荀鹤也有一首《蚕妇》诗: “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 两相比较,张俞所写的蚕妇平生第一次进城,发现不养蚕的反而“遍身罗绮”,她自己呢,大概也是“浑身着苎麻”,因而强烈地感到不平,不禁“泪满巾”。杜荀鹤所写的蚕妇则更可怜,她连进一次城的机会也没有,压根儿“岂知人世有荣华”,因而尽管对自己“浑身着苎麻”发出“底事”的疑问,却没有弄清究竟缘底事,所以还没有哭,而把哭声留给善良的读者。
张俞(生卒年不详),《宋史》作张愈,北宋文学家。字少愚,又字才叔,号白云先生,益州郫(今四川成都郫都区)人,祖籍河东(今山西),屡举不第。
宋仁宗宝元初年(1039年),西夏事起,曾上书朝廷论边防事。因人推荐,经试录用为秘书省校书郎,但他把官职让给父亲,自己却愿在家隐居。益州长官文彦博特别优待他,为其出资买得青城山白云溪唐人杜光庭故居安置,自号“白云先生”。七诏不起,遨游天下山水三十余年,卒年六十五。张俞非常重视地方的文化教育事业,率先创办“少愚书院”,以儒家经典为教材,亲自教授。明代时改“少愚书院”为“子云书院”。著有《白云集》,已佚。《东都事略》卷一一八、《宋史》卷四五八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