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煮酒论英雄”,是《三国演义》中最经典的桥段之一,记得很早以前,第一次看到这里时,便印象深刻。曹老板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曹老板也是喝了酒吃了梅,才发表这一番言论。其实,人们有误解,青梅煮酒并不是把梅子放到酒里煮,而是将青梅当作下酒菜,配着煮好的酒一起吃。当然,那时候的酒是黄酒,要是白酒一煮酒精就蒸发了。现在也有人自制青梅酒,要注意安全,自制酒容易有去不掉的杂质。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五首含有青梅煮酒的古诗词。

青梅煮酒论英雄
一、《看花》 宋·司马光
洛阳相望尽名园,墙我花胜墙里看。
手摘青梅供按酒,何须一一具杯盘。

芒种饮青梅酒
洛阳城里,四处观望,到处都是有名的园林。站在墙外欣赏,胜于进到里面看。亲手摘下几颗青梅供下酒用,有了青梅,也就不需要再准备别的东西了。
作者在洛阳城里赏花,这里的花园挺多的,但作者只要在外边看几眼就够了,不想进到园子里。随即,摘了几颗青梅煮酒去,下酒菜什么的就不必再准备了。
二、《诉衷情》 宋·晏殊
青梅煮酒斗时新,天气欲残春。东城南陌花下,逢著意中人。
回绣袂,展香茵,叙情亲。此情拚作,千尺游丝,惹住朝云。

东城南陌花下
已是暮春时节,正是趁着天气不错,青梅煮酒的好时候。东城南边小路花墙下,意外与意中人相逢。佳人回过身来,我铺展开精美的铺垫,向她亲切的诉说情怀。此中真意,化作千尺长的丝线,缠绕住天上的云彩。
春末夏初,作者喝过青梅酒,出外游玩。偶遇一位佳人,上前搭讪,相谈甚欢,春心萌动。可惜,佳人随后便不知去向了,作者只能将相思化作丝线,托付晴天白云了。
三、《赠岭上梅》 宋·苏轼
梅花开尽百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
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大庾岭
梅花开过后,百花才相继绽放。行人不停的走过。却不见你归来。我不想趁着梅子青涩时用来煮酒,而是想等到细雨霏霏时,它熟透了,变的金黄时再去品尝。
题目中的岭上,是指大庾岭(在粤赣交界处),苏轼流放海南岛遇到大赦,北归途径此地,有一老翁拜访,这首诗便是东坡送给老翁的作品。时间是初春,所以梅花已谢百花齐放,东坡知道老翁是爱梅之人,不愿意摘青梅煮酒,更愿意等到梅子“瓜熟蒂落”的那一天。
四、《初夏闲居》其八 宋·陆游
煮酒青梅次第尝,啼莺乳燕占年光。
蚕收户户缫丝白,麦熟村村捣麦香。
民有裤襦知岁乐,亭无桴鼓喜时康。
未尝一事横胸次,但曲吾肱梦自长。

缫丝图
煮酒和青梅先后品尝过了,黄莺、小燕子趁着时光欢快啼鸣。村子里,家家户户收了蚕茧,忙着缫成一根根白色的生丝。麦子也成熟了,人们又忙着捣掉外壳,散发出特有的麦香味。百姓遇到善政,方能体会好收成的乐趣,官府没有什么紧急事务摊派,百姓喜庆康乐。我心里没装什么事,所以能枕着胳膊,好好的做个美梦。
缫(sao,一声)丝:将蚕茧做成生丝的工序;裤襦(ru,二声):“平生无襦今五裤”,代指善政;桴鼓:桴就是敲鼓用的木槌,代指紧急情况。
作者喝着酒吃着青梅,听着黄莺燕子的叫声。出来走走,看到村民们不是忙着养蚕缫丝,就是捣麦,一片祥和景象。老百姓哪有什么过分要求?不过就是希望官府别瞎折腾,让他们安安静静的做农活,有个好收成。作者自己也不想别的,所以能吃得下睡得香。
五、《归田四咏为宪副卞苏溪赋》
明·杨慎
五风十雨乐岁,东皋西崦人家。
水心鱼浮菖叶,屋角鸠鸣杏花。
饷陇青梅煮酒,访邻绿笋烹茶。
问津宁知沮溺,祠田但祝污邪。

青梅酒
风调雨顺的好风景,东边水地西边山地的人家都很开心。水中央,鱼儿在菖蒲叶下游动;屋角处,斑鸠在杏花间鸣叫。刚在田地里喝酒吃青梅,又到邻居家受到绿笋香茶款待。寻路问津之人岂能明白隐士的志向,祭祀田亩之神,但求能祛除污秽之气。
五风十雨:是风调雨顺的意思,褒义词,不能理解成天气不好;皋崦:意思是水边和山里;饷陇:在地里招待;问津:诗里指的是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沮溺:春秋时期的两位隐士;祝:断绝,祛除的意思。
这是作者被贬时期,在乡下时光的描写。因为老天爷赏脸,这里的农作物长势喜人,农民们也很高兴。鱼在水中游,鸠在树上鸣,作者又是蹭人家的青梅煮酒,又是蹭邻居的绿笋茶水,何等逍遥快活。功利之心早就淡了,被周围人感染了,甚至将追求名利视作邪污。要是明世宗知道他过得这么好,肯定会龙颜大怒。